國自然進入函評階段!評審專家解析!
一年一度的國自然函評已拉開帷幕。
按照往年的情況,多數學部的杰青、優(yōu)青等項目已經開始函評,甚至有的學科函評已結束。一般人才類項目函評會在5月下旬之前全部結束。
關于函評的過程和函評專家的情況,學者都非常關心,本文省略了形式審查之前的部分,重點關注函評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國自然評審流程)
形式審查走完了,就要開始進入函評的準備工作和流程了。
| 如何準備?
1. 開會,頻繁地開會
首先要開的是學部工作會議,也可能提前一點在初篩的過程中開,主要議題就是按照委里的要求部署學部工作,提醒大家該做什么,怎么做,委里有什么要求。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幾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包括杰青初評會時間,杰青答辯會時間,面上等項目的評審會議時間,批準項目信息系統(tǒng)錄入最后時間。這幾個時間節(jié)點是硬性的,沒有商量余地。
? 還有一些軟性時間節(jié)點沒有那么嚴格,比如同行評議發(fā)出時間,評議意見回收時間等。
學部工作會議開完以后科學處也要開個會,內容更具體,任務更明確。
2. 分組,項目分組
內容相近的申請項目分到一個組里,我們叫做打包,也叫分組。
委里有規(guī)定一個學科給專家的項目不超過15項(不包括重點杰青等),全委不超過30項。以便我們錄取。所以包裹不能大于15。然后,接著開會。
3. 指派,指派專家
即布置如何指派專家。基金委需要通過專家的判斷來決定哪些項目值得資助,目前基金委采取國際常用辦法,也叫做同行評議的方式來評審項目。
| 函評評什么?怎么評?
以下是評審專家發(fā)布在科學網博客上的評審體會,分享在這里,供參考。
一、青年人才競爭的“硬通貨”有哪些?
最近接連在網上評審了很多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申請書(俗稱本子)。分享在這里,希望能引起相關學者和依托單位的重視,增加命中率。
1. 優(yōu)質教育背景和科研產出:在科研成果和產出層面,高水平論著、代表性的工程應用等,是青年學者們競爭的“硬通貨”。申請書上的這些內容都是顯而易見地擺在那里,評審的時候首先看到的也就是這些內容。只要申請人“硬通貨”足夠強大,誰也無法阻擋申請人大步前進的步伐。
2. 高標準材料寫作和凝練:高質量本子是評審最重要的依據。我看到的高質量本子,從研究成果的總結、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案的展現、研究基礎的羅列,無不煞費苦心地讓評審者能掌握本子的重點。如何能讓成果一目了然?只要不是長篇大論的大段文字,只要加以好的段落標題和主題句,評審者是可以知道本子要點的。
3. 獨到的學術見解或技術成果:現在人才計劃競爭者科研產出非常具有體系性。在研究成果的凝練、他人引用的匯總、實際應用的支撐等方面,都做得面面俱到。真正把研究亮點給出來,把好的“硬通貨”講出來,評審者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本質的。希望不要因為形式上的繁瑣而導致亮點被削弱。(顧伯洪,發(fā)表于2022年,轉自科學網博客,有刪減)
二、申請人要了解項目的定位和評審要點
不少申請人不了解申請項目的定位,或者說評審的要點,那么,應該如何把握?以海外優(yōu)青為例。
1. 教育、學術與科研工作經歷。有的申請人名牌大學畢業(yè),有海外一流科研機構博士后或者科研工作經歷,有競爭優(yōu)勢。所以建議申請人還應該注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術成果建立個人良好的學術品牌和形象,包括在學術界的聲譽、社交媒體的形象、國際合作的角色等。
良好的個人品牌和形象能夠提高申請人在評審專家心中的評價和地位,增加申請成功的機會。在海外已經有教職的青年人才,還應該注重體現自己團隊組建和管理的能力,突出領導才能和人際交往能力,讓評審專家注意到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廣闊潛力。
2. 已取得科學研究及技術創(chuàng)新的成果及貢獻。這是申請人多年來的學術的一個總結和凝練。建議寫2點創(chuàng)新成果,每一點里面包括不超過3個小的創(chuàng)新點。需要從成果攻關的背景與意義、成果或技術的特色、成果的應用和他人評價、對社會經濟和科學貢獻幾個方面來寫。要注意的是,評委專家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單憑論文數量、引用次數還不一定能夠打動他們,所以一定要進行總結,不能羅列。
3. 學術見解及技術成果獨特性和原始創(chuàng)新性評價。不少人的工作屬于別人重復性的內容,發(fā)了不少論文,但是原創(chuàng)性的東西沒有。我想這也是基金委重視原創(chuàng)工作的導向。
4. 發(fā)展?jié)摿Φ脑u價。評審專家還特別看重申請人的成果是不是集中。申請人要堅持在單一研究領域深耕,保障學術成果的連續(xù)性,建立學術成果的系統(tǒng)性,發(fā)展學術成果的多樣性,這些材料將比單純的論文數量更能打動評委;申請人還可以利用開放的海外學術環(huán)境,積極建立廣泛的國內外合作關系,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獲得更多的學術資源和支持,作為申報材料的重要支撐。
5. 申請回國后的工作設想和國內依托單位支持情況。這部分仍然不少申請人丟分。一方面回國后的工作與前期成果沒有延續(xù)性,或者科學問題提煉不好,研究意義不夠重大,思路不夠清晰,技術、方法創(chuàng)新性、獨創(chuàng)性不夠。另一方面,依托單位支持比較含糊?,F在不少學校玩套路,青椒們深有體會?。ㄍ趺?,發(fā)布于2021年,稍有修改,來自王民科學網博客)
現在青年人才計劃的競爭非常激烈,都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希望青年人才們都能達成所愿!更進一步!
?。ㄒ陨蟽热菥C合整理自曾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任流動編制項目主任的學者、顧伯洪老師和王民老師發(fā)布于科學網的長篇博文,內容有刪減)。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guī)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