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蛋白降解技術: 成藥不難,耐藥不再
抗癌藥物來那度胺(Lenalidomide)(CAS:191732-72-6)曾是世界上銷量最高的小分子藥物和孤兒藥之一,在2022年的銷售額高達99.78億美元,其開發(fā)公司Celgene獲得了巨額利潤。來那度胺作為沙利度胺(Thalidomide)(CAS:50-35-1)的衍生物,其前身沙利度胺曾被禁用。沙利度胺作為止吐藥上市時被FDA叫停,因為它會導致胎兒肢體畸形和其他發(fā)育缺陷。在Celgene的努力研究與推進下,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Pomalidomide)(CAS:19171-19-8)隨后作為抗癌藥物上市。而它是如何導致肢體畸形和其他發(fā)育缺陷的,直到2010年才被揭示——以分子膠(Molecular glue)的形式誘導蛋白質(zhì)的降解。沙利度胺是最早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Targeted protein degredation, TPD)藥物。
TPD技術:突破難成藥,拒絕耐藥性
小分子藥物口服便捷性高,易吸收,藥物利用率高。但小分子的作用范圍有限。在近2萬個已知基因中,只有大約3000個被認為是可用于治療的,只有大約400個是現(xiàn)有藥物的靶點,包括激酶、受體和通道蛋白等類型。隨著常規(guī)靶點開發(fā)的枯竭,針對疑難靶點的藥物開發(fā)受到重視。TPD技術利用細胞內(nèi)的自然降解系統(tǒng)直接降解蛋白質(zhì),有望填補解決成藥難的空白。
?
同時,幾乎所有的靶向抗癌藥物在臨床使用一段時間后都會遇到耐藥。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可以解決靶點口袋突變導致的耐藥問題,為患者帶來希望。其中,從研究的廣泛程度和熱度、公司和管道數(shù)量以及臨床試驗的進展情況來看,PROTAC和分子膠是目前最成熟的兩種靶向蛋白降解技術。
PROTAC:基于泛素化標簽的靶向降解
PROTAC通過泛素酶體(Proteasome)降解泛素化標簽蛋白(Protein of interest,POI)。PROTAC由三個模塊組成:一個是連接致病蛋白POI的配體,另一個是連接E3連接酶(標記泛素化)的配體。兩者通過一個Linker連接,當E3連接酶和POI靠近時,它就會被一串泛素化標簽標記。
?
PROTAC具有成熟的設計體系及可靶向蛋白范圍。理論上,只要通過高通量篩選得到目標蛋白,就可以將具有高活性的小分子配體設計成PROTAC分子進行降解。目前,PROTAC已針對200多個靶點成功設計,已經(jīng)有超過10個PROTAC靶點已進入臨床開發(fā)階段。
圖 1:PROTAC原理[1]
眾所周知的難治靶點KRAS和STAT3,低選擇性靶點如BET 2/3/4、CDK2/4/6、KDM4?A/B/C/D蛋白家族,抑制劑耐藥靶點AR、BTK、EGFR,小分子抑制劑藥效不足的IRAK4,這些在傳統(tǒng)小分子藥物開發(fā)難度大的靶點都是PROTAC備受關注的靶點。目前海外藥企大多在嘗試First-in-Class的創(chuàng)新靶點,布局相對分散;而國內(nèi)制藥企業(yè)為了快速跟進發(fā)展,主要以AR和BTK為目標。
分子膠:E3 連接酶和底物之間的“膠水”
分子膠像膠水一樣黏合了E3連接酶和新底物,可以使沒有天然親和性的蛋白質(zhì)產(chǎn)生蛋白相互作用,因此而得名。
圖 2:?分子膠技術原理
與分子膠相比,PROTAC的優(yōu)勢在于模塊化開發(fā)方法相對成熟,靶點范圍廣。缺點是藥物產(chǎn)量差,PK/PD優(yōu)化需要更多時間。而分子膠雖然分子量小成藥性更好,但是目前主要依靠現(xiàn)有分子的改造以及高通量篩選獲得新分子膠降解劑,無法針對靶點合理設計。因此新分子膠的發(fā)現(xiàn)方法成為業(yè)內(nèi)關注的焦點
圖 3:?PROTAC 與分子膠技術對比
對于PROTAC而言,未來的機遇在于尋找更多的E3連接酶和小分子量、高活性的E3配體,拓寬靶點和適應證的應用范圍,結(jié)合抗體偶聯(lián)和納米藥物遞送策略以提高藥物產(chǎn)率和安全性,以及采用具有預測功能的新型計算工具。與PROTAC相比,一旦分子膠獲得概念驗證,從PK/PD優(yōu)化、CMC到后期生產(chǎn)控制的進程將更加順利,市場潛力可能將比PROTAC更大。
?
結(jié)語
靶向蛋白降解藥物技術為藥物發(fā)現(xiàn)和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并可成為重要的治療手段,為各種疾病患者提供創(chuàng)新治療方案的潛力。我們將不斷開發(fā)和提供高純度、高效率并不斷擴大應用范圍的藥物靶配體和篩選試劑,為新藥研發(fā)提供最可靠的幫助。
參考文獻
1.?T. Ishida and A. Ciulli, “E3 Ligase Ligands for PROTACs: How They Were Found and How to Discover New Ones,”?J.?SLAS Discovery 26(4), 484-502 (2021). https://doi.org/10.1177/2472555220965528
阿拉?。篽ttps://www.aladdin-e.com
-
Recombinant Human LILRA2/CD85h/ILT1 Protein,ActiBioPure?, 生物活性, 無動物源, Carrier Free, ≥95%(SDS-PAGE)
詢底價 -
Recombinant Human Glukagon Protein,無動物源, 無載體, ≥95%(SDS-PAGE), 見COA
詢底價 -
Recombinant Human Aurora A Protein,無載體, ≥90%(SDS-PAGE)
詢底價 -
Recombinant Human IL15&IL15RA Protein,ActiBioPure?, 無動物源, 無載體, 生物活性, 高性能, ≥95%(SDS-PAGE)
詢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