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譜法靈敏、快速、抗干擾性強、選擇性好、操作簡便,廣泛用于衛(wèi)生檢驗中。在原子吸收光譜分析過程中,依靠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可消除或控制影響分析結果的各種誤差,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和可溯源性。參加實驗室能力驗證活動,是一種很好的驗證方法,不但能考核檢驗人員的操作水平,而且還可檢查儀器的運行狀態(tài)、標準物質的應用、化學試劑的純度及實驗用水是否符合要求,是對其能力的綜合性考核、監(jiān)督、確認和評價。原子吸收光譜法能力驗證的樣品類型一般包括密碼水樣、標準物質(濾膜、茶葉、灌木葉等)成分分析和現場加標樣品等。本中心2002―2006年連續(xù)參加原子吸收光譜法能力驗證14次,現將驗證結果及如何快速、準確地完成原子吸收光譜法能力驗證活動的質量保證做一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來源
能力驗證樣品由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浙江省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和本中心質量管理科下發(fā)。
1.2 考核項目
水中鉛、鋅和銅;食品中錳、鉛和鈣;空氣濾膜中錳。
1.3 檢測方法
按照《食品衛(wèi)生檢驗方法 理化部分》[1]、衛(wèi)生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2001)和《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錳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相關方法操作。
1.4 儀器與試劑
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GFA-6500石墨爐(日本島津);
ASC-6100自動進樣裝置(日本島津);WizAA微機工作站;MK-Ⅲ微波消解儀(上海新科微波測試院)。鉛、鈣、錳、銅、鋅空心陰極燈;鉛、錳、銅、鋅、鈣:1.00 mg/mL(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提供),臨用時用0.2%硝酸逐級稀釋;鈣用20 g/L氧化鑭溶液逐級稀釋;硝酸(MOS級);過氧化氫(AR);2.0%磷酸二氫銨(GR);實驗用純水為超純水(Milli-Q Synphesis)。
1.5 儀器參數選擇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FAAS)測定鈣、錳、銅和鋅含量,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GFAAS)測定鉛含量[2],測試條件見表1。
1.6 方法
1.6.1 標準曲線制備 按表2中制備的標準曲線根據表1中儀器工作參數條件進行測定3次,得到相應吸光度(A),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擬合,得到回歸方程A=a+bc(a為截距,b為斜率)和相關系數(r),r均大于0.9995,見表2。與以往不同的是,可在日常最佳線性范圍上下限外再增加幾點,以便預測時用。
1.6.2 樣品測定
?、?水樣:先用1 mL胖肚吸管吸取1.00 mL考核樣品,按稀釋要求進行稀釋(若要求用石墨爐法時可先減少稀釋倍數,用火焰法先預測),上機進行預檢測,再按照結果決定稀釋倍數以使考核樣品測定值在最佳線性范圍內,以及決定用何種濃度的標準樣品。上機檢測順序按標準曲線、考核樣品、標準樣品以及和考核樣品濃度相近的標準點,再按此順序反復測定3次以上。
?、?食品: 先稱取0.2 g左右考核樣品用微波消解法快速消解后上機測定,估計待測元素濃度范圍,再按測定值決定取樣量和定容體積,并按照水樣測定方法操作。
③ 濾膜:用硝酸-高氯酸(1+9)混合液5 mL濕法消化后,定容10.0 mL上機測定。
2 結果
5年中參加能力驗證考核14次,結果均達到能力驗證分析要求,相對誤差為-2.31%~2.27%(表3)。
3 討論
對實驗室能力驗證結果的質量評價,能增強分析人員的質量意識,并通過回顧分析測試中每一步,尋找誤差的可能來源,從而減少和控制日常工作中的測量誤差(系統(tǒng)誤差、隨機誤差及過失誤差),以保證和提高測試結果的質量。
3.1 標準溶液配制
原子吸收標準儲備溶液應盡量使用國家認證標準物質,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為避免標準溶液濃度降低或遭受玷污,標準儲備液一般存放于惰性塑料容器中。標準溶液的組分要盡可能與樣品溶液相似。用來制作標準曲線的標準系列溶液最佳吸光度值在0.1~0.6之間,標準系列應盡量在此范圍,標準曲線取點數一般為3~5個。
3.2 空白試驗
分析測定時,空白值的大小直接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和重現性。因此,應盡量使用符合要求的水和試劑[3]。在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水的純度直接影響測定結果,通常采用去離子交換水和去離子重蒸餾水,特別是石墨爐法進行痕量分析時則要用超純水。對于消化的樣品,常需要用無機酸,如硝酸、硫酸和高氯酸等,無機酸常含有微量金屬元素,在日常分析中,一般選用優(yōu)級純,若條件允許,最好用MOS級或工藝超純,對所選試劑,以不玷污待測元素為原則,并同步進行消化空白測定,并在樣品測定結果中扣除消化空白值,而需加入基體改進劑的樣品也應同步測定其空白值。
3.3 考核樣品檢測結果計算分析
3.3.1 水質樣品 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元素分析密碼水樣和加標水樣,一般都可買到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可按前面所述方法選擇相近濃度的標準樣品同時進行檢測,當標準樣品測定值在已知證書值范圍內時,說明整個檢測過程在受控范圍內。
3.3.2 需消化樣品 除水質以外的食品及濾膜樣品進行考核時,最好事先能準備一些標準物質,現在可以購買到的像濾膜、茶葉、灌木葉、奶粉、小麥粉以及楊樹葉等,在預測定之后選用本底和濃度均相近的標準物質作為對照,因需經消化的樣品相對過程復雜,影響因素多,應同時將標準物質消化處理及測定,這樣不但可監(jiān)控考核樣品檢測過程,還可用于最后結果的校準。無法找到標準樣品時最好選用一種濃度相近的其他標準樣品,同時進行檢測,這樣可以從側面說明本次檢測是否在受控狀態(tài)。
3.3.3 實驗數據的取舍[4]對同一樣品進行多次重復測定時,有時一組測定值中某個測定值比其他測定值明顯偏大或偏小,這種明顯偏離的測定值稱為離群值或可疑數據。離群值或可疑數據不可隨意取舍,首先應該從技術上尋找原因,如果明確是技術原因或條件改變所致,可將其舍去。否則需先進行Q檢驗或Grubbs檢驗后再決定取舍。
3.3.4 結果計算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本身有直接給出的濃度,還可以在線性良好的情況下,根據考核樣品的吸光度與相近濃度標準溶液用一點法計算和用標準樣品結果換算,從表3可以看出,3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中用標樣換算法所報告的結果最接近標準參考值,說明標準樣品消除了室間誤差,有效地保證了考核樣品檢測結果的質量。因此,在日常檢測中,需要經常用同類標樣進行內部質量控制,樣品在超標臨界時可通過標樣的換算來報告結果,這樣更具可靠性。
3.4 現場加標盲樣考核中應引起關注的問題
在計量認證現場考核中經常采用現場加標的方法制作盲樣,從以往經歷的幾次考核中發(fā)現,現場加標所使用的容器應注意盡量與實驗室常用方法相近。如標準稀釋一般是用10 mL以上胖肚吸管和100 mL容量瓶,加標時有時候用10 mL容量瓶和1 mL、2mL胖肚吸管或刻度吸管,這樣所制備的加標考核樣品本身存在的誤差往往比實驗室的誤差還大,使結果很難比對,對于被考核單位是不客觀的。